暑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2014学年的师德培训已经结束。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使我获益良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这几天,我们分别聆听了6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杨启亮教授和陈默教授的讲座。这些报告和讲座看似每个独立,实际上又是衔接的那么自然。而这个衔接的纽带可以用一个关键词————幸福。
很多先进教师,不仅仅白天上班认真、负责,晚上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家访、补课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荣誉也向这些教师纷至沓来。我当时在想:“这些教师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讽刺的是,跟我想的恰好相反,这些教师每一位都觉得自己的是幸福的。在引导学生前进的路上,看着学生取得的进步,对这些教师而言,已经是最大的回馈,至于那些荣誉只是意料之外的一些附加价值,并不是教师本身存在的意义。
这个也与杨启亮教授所讲的教师职业发展境界的不谋而合。杨教授认为三种教师是幸福的。一、有信仰的教师。二、心存感激的教师。三、自我实现的教师。正如教授所说,教师是一根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不仅是照亮别人,更是实现自我的一个体现。也就是当我们教出很多很棒的孩子的时候,不仅是孩子学习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能力的一种体现。
当然,幸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词,那么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央视采访很多路人什么是幸福时,给出的答案也是五彩缤纷。我觉得我们做教师而言,幸福就是做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满意呢?我必须结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处理学生矛盾能力的提升,与同事之间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等等。这个就是教授所说一个教师需要保持学习。因为教师对学生最深刻的影响不是外在的、显性的教学,而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教师要终身学习,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终身学习的很少,很多都是被动的。而且教师的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我在想要是教师写的很多论文都没有评上,那么他还会继续写吗?坚持的动力还有吗?杨教授说俄国的一位教育家一生都在坚持写作,不是为评比,荣誉。只是为了一份事业的发展。给我的感觉是,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完善自身,提升自我,荣誉只是奋斗路上的一些附加价值,并不是教师本身存在的意义。
第二篇:师德体会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转载需注明来源:www.)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培养良好的师德是每个教师当前首要的任务。
资料提供者:李国勇
第三篇:师德体会
发扬优良师风,弘扬崇高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认真学习师德师风的要求,认识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发扬优良师风,弘扬崇高师德。
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的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之中。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教育需要情感,需要科学,需要艺术三者集中于一身,才能成为道德高尚,深受学生欢迎的人。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最终随着水涨船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会有更大改善,尽职尽责的教师一定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
第四篇:师德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有人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清楚的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努力做到敬业律己,以德育人。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我们教育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的教育,切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等。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找一个理由为学生喝彩,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给他(她)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他(她)们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做到博学业精;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踊跃参与各种科研教研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教材改革;要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探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尤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通过师德学习,使本人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才能符合现行教育者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朝着这方向努力吧!
第五篇:师德体会
师 德 体 会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穷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慧的还是情感的。
我们应该珍惜“人民教师”这光荣称号,对每一个孩子的今天、明天负责。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渐渐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儿童的作用就像国王一样伟大。”
经过一周的师德培训使我深深地感到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当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而反思让我
*重新认识了幼儿。传统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随着教育观的不断转变,幼儿的一个自主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的观点,被我们逐渐认可,而现在我知道了幼儿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更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思想者!他们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我们无可比拟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认识幼儿:从“容器”到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到有能力的思考者,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重新反思了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应追求怎样的价值取向——“结果取向”,还是“过程取向”?更适合“目标模式”或“过程模式”?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我知道了追随幼儿经验为主的、由师生共同构件的、高开放、低结构、重过程的课程,也许更适合幼儿学习,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重新思考了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技能,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强调的是弹、唱、跳、画等技能技巧的水平。而现在,在新《纲要》的引导下,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须要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今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具有提升、整和幼儿经验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材料,对幼儿发展提出挑战的能力;具有调整预设计划,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具有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教育技能,其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师德体会
师德体会
师德体会
师德体会
师德体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