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数字江淮”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07 13:01:29
“数字江淮”工作总结[此文共9651字]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2783”为你整理了这篇“数字江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我市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坚持数据统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三位一体”,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全面提升“数字亳州”建设水平,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

(一)组织落实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数字亳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统筹推进“数字亳州”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强化规划设计。贯彻落实《“数字亳州”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制定《2021年“数字亳州”建设工作要点》,按照“1346”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亳州”任务框架体系,设置27个专栏59个重点项目,围绕“数据”和“应用”两个要素,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四大板块建设,实施打牢数字发展新基石、构建数字政务新模式、开创社会治理新途径、满足公共服务新需求、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六项主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2.15%,光纤网络实现自然村全通达,全市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4550G,光纤宽带用户达164.83万人,光缆纤芯长度达17.67万公里,累计建设4G基站9473个,实现4G网络全域覆盖、深度覆盖。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5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亳政办秘〔2021〕58号),制定5G基站公共资源目录清单,扎实解决疑难站址问题,新建5G基站1570个,实现5G网络城区和重点乡镇有效覆盖。拓展5G应用场景,古井集团“5G+智慧工厂”和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智慧电厂”入选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2021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中煤新集利辛电厂“5G+智慧电厂”项目荣获工信部举办的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专题赛优胜奖。

(三)一体化数据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健全数据中心体系。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21〕54号),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夯实算力、算法与数据支撑。目前,市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总数达1600台,CPU物理核数达5200核,总内存达62.5T,总存储达800T,支撑全市56家单位680个政务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二是强化推进数据汇集。按照“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的原则,强力推进数据汇集共享,建成政务、社会、经济、视频、高分5大基础数据库和10个专题数据库,汇集全市78家单位2793类政务数据,汇集总量达419.62亿条;汇集水、电、气、中药材价格指数等646类社会数据、424类经济数据,汇集总量达10.5亿条;新建摄像机57851台,接入社会摄像机16330台,实现城市公共区域、农村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数据存储总量达120P;汇集2013年以来全市域高分专项在轨卫星数据近3000景,实现多源遥感数据全市域覆盖。三是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建设“金农企e贷”“金农易贷”、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等,面向各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实施全线上流转、零接触放贷,累计为37543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和47.61万市民、农户提供贷款2539.7亿元,贷款不良率低于0.1%。建设智慧资助平台,实现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分析、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目前,平台已覆盖近百万名学生。建设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比对技术,替代原有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人工核查资料模式,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行政效率提高60多倍。视频数据分权限推送给城管、文旅、消防、公安等1000余家单位使用,平均月查询、调阅约380万次。建成数据开放平台,开放了涉及信用服务、安全生产、交通运输、财税金融等22个主题的667个数据集12694条数据。

(四)智慧党建加快推进。深化智慧党建云平台应用,实现党组织、党务工作、党员教育等数字化管理,覆盖全市9654个党组织和19.71万个党员。建设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政府预算数据,实现预算监督由静态到动态、由结果到过程、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建设政协信息化平台,实现委员管理、提案管理、社情民意管理等功能,增强协商议政时效,提升政协委员履职服务水平。

(五)政府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

1.“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拓展。一是坚持网上办事主渠道,搭好“一网”。完善“皖事通办”平台亳州分平台,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市县两级1006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压缩至1.63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受理群众申请593.73万件,办结586.33万件,节约群众办事成本5.9亿元。“皖事通”App上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和299个便民服务事项,新增注册量79.68万个、用户活跃度7090.64万次。二是充分发挥实体大厅兜底作用,建设“一门”。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精细化管理,开展部门“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市区两级35家部门,设置窗口70个,日均办件量1000余件。市县两级自助服务区进驻自助终端68台,可自助办理事项82种410个。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着力提升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水平,服务地图累计有效访问量344.8万次,场所有效访问量166.1万次。三是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做优“一次”。充分利用数据核查、实名认证、电子证照等技术,通过开发定制化表单、设置一键核查等措施,以数据调取群众信息代替群众手工填报,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今年以来,新增上线智慧审批事项59个,制作电子证照250类3241.14万个,实现23.5%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98.5%的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上网、事就办成”。四是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擦亮“品牌”。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流程再造、信用监督等方式,实现惠企政策奖补资金兑现企业“免申”、平台“智审”、资金“直达”。目前,通过平台上线市县两级“免申即享”政策1178项,发放资金15577.92万元、惠及企业7836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入选安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完善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登记7×24小时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务登记、公积金开户、社保开户5项企业开办基本要素事项秒批秒办。今年以来, ……此处隐藏5298个字……知设备数量少、覆盖率低,城市管理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不够。二是综合指挥调度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城市大脑”指挥中枢作用发挥不够,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平台共建共享及业务协同不够,没有实现城镇治理的全面感知、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三是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智慧医院建设进展较慢,预约挂号就诊比例较低,未建设市级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不快,教学管理数字化水平不高,智慧学校覆盖率较低;社会保障网上服务能力有待完善,人力资源数字化在“稳就业”方面支撑作用发挥不足。

(四)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一是信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少,掌握数字化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信息技术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能尚未充分发挥。二是数据创新应用能力不足。社会、经济数据汇集困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仍需提升。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不深。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不够,工业互联网基础薄弱,缺乏产业龙头,尚不具备整合控制系统、通信协议、生产装备、执行系统、管理工具、专业软件、平台建设等各类资源的能力。农业物联网建设试点分散,尚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物联网架构体系,农业生产智能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数字化亟待加强。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优势产业和数字技术融合程度不深。

四、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持续发挥海量数据和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实现数据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助力实施“六一战略”,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

(一)强化统筹规划,着力构建“数字亳州”建设综合体系。以“城市大脑”为载体,探索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统筹整合全市信息化资源,逐步融入“城市大脑”,推动形成“一棵树、一主干、一张网、一平台、一入口、一维护、一大厅、一后台”“八个一”的综合建设体系,实现跨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二)围绕泛在智联,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光纤网络建设力度,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推进实现农村地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5G与教育、养老、司法、水利、气象、农业、物流、文化旅游、商业零售等融合应用。加强政务网络安全监测,推进宽带高速、弹性智能、安全可靠、边界清晰、可控易管的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建设。结合城市生命线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完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算力、数据支撑能力,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数据共享交换,以数据汇聚和挖掘分析为重点,推动数据在社会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围绕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校园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深化视频数据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使用和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和安全管控,确保安全采集、安全使用、安全共享。

(三)突出协同高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升级“皖事通办”平台亳州分平台,重点打造移动端、迭代升级电脑端、加快推进电视端,优化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推进更多事项“掌上办”“自助办”“智慧办”“套餐办”“预约办”“一键申报”,大力推进“智慧”审批,加大“跨省通办”实施力度,完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建设,推深做实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实施“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完善政务服务大厅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大厅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权籍调查管理一码统一生成、一码管理数据、一码共享成果,不动产业务登记一码预约、一码受理、一码通办、一码查询、一码共享等,构建更加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加快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适老化及无障碍升级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办公用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办公用房日常监管力度。完善“互联网+监管”事项,提高实施清单编制质量,扩大监管行为覆盖面,提升系统应用成效,提高监管效能。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特定领域信用信息及信用目录信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智能辅助评标,通过对投标文件进行结构化处理,实现自动评审,进一步提高评标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公平公正。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系统建设,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风险防控能力。

(四)坚持共治共享,构建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增加物联感知设备布设数量,拓展物联感知设备覆盖范围。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扎实推动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处理技术与视频监控融合,建立人、车行为轨迹、行为特征数据档案。构建电梯安全监管“一张网”,实现全市电梯“物联网+监管”,降低次生事故风险。完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联通产品流通上下游环节,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链条,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实现警情、警力、警车、现场音视频等警务资源要素全量上图,一张图警力调度部署,一键调看现场图像、一键调集警力资源。加快消防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智能接处警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应急指挥信息网建设,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新型消防指挥体系,提高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救援实战能力。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实施进度,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强智慧服务应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快推进亳州市智慧学校项目建设,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推进稳就业二期建设,实现就业地图、视频面试、电子合同、社区服务、多维分析等功能,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同城待遇”。

(五)深化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积极培育软件开发、大数据、计算机服务、移动电子端服务等信息技术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加大本土信息技术企业扶持力度,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其做大做强。加快浪潮(亳州)大数据产业园建设运营,吸引信息化企业入驻。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加强“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引进国内优质工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培育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围绕中药、白酒等亳州特色产业,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经营发展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大力培育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农艺农机数字化,推广农业智慧化生产、网络化经营。

《“数字江淮”工作总结[此文共965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转转文档网 www.zznbyq.com 版权所有